一頭豬的屠宰率大約在72%到80%左右。也就是說,一頭二百斤的商品豬,殺完之后大約有144斤~160斤左右的豬肉可供出售。
豬分為干料豬和濕料豬。
干料豬出肉率在0.67——0.73之間(排凈,帶骨頭,除雜水),濕料豬喂養一般是散養,出肉率根據肥瘦不同0.6-0.75之間(排凈,帶骨,除雜水)浮動較大。一般出欄200斤干料豬,宰帶骨肉140斤,剔脊排20斤,肋排15斤,大骨10斤,前后腿肉45斤,五花肉25斤,里脊肉20斤。
在對肥豬進行屠宰的時候,豬的內臟、血液、蹄子、生殖器、鬃毛等部位都要被割去。有些國家甚至連脂肪、腎臟以及舌頭都屬于屠宰率之外的部位。
再者測量活體重的時間也會是影響生豬屠宰率的重要因素,商品豬從出場停飼開始,直到屠宰前,生豬質量大約會減少五公斤左右。
進入屠宰場的生豬,如果由于健康原因,要對部分病變部位進行切除的話,也會影響到生豬的屠宰率。
豬在屠宰完成之后,往往會在豬肉冷卻完畢之后才測量體重。在豬肉的整個冷卻過程中,由于水分的蒸發,質量會減少百分之二左右。這也是計算屠宰率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此外,一些不法養殖戶對生豬進行注水,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豬的屠宰率!
擴展資料:
豬肉又名豚肉,是主要家畜之一、豬科動物家豬的肉。其性味甘咸平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鈣、鐵、磷等營養成分[1]。豬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,具有補虛強身,滋陰潤燥、豐肌澤膚的作用。凡病后體弱、產后血虛、面黃贏瘦者,皆可用之作營養滋補之品。
豬肉作為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,因為纖維較為細軟,結締組織較少,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,因此,經過烹調加工后肉味特別鮮美。
豬頸肉。豬頸部的肉,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,此外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,多有污血,肉色發紅,肉質綿老,肥瘦不分。宜做包子、蒸餃、面臊或用于紅燒、粉蒸等烹調方法。
參考資料:豬肉百度百科
2000。
1、自繁自養的,也就是自已養母豬生下小豬后育成200斤成豬。
2、母豬一年飼養成本:
一天按5斤飼料/頭算,母豬用的飼料便宜,一年365天*5*0.9元/斤=1642元,在加上點防疫費用100元或點別的費用吧,最多按2000元計,一年一頭母豬理論是生2.45窩。在這按2窩算,一窩平均是10頭,按8頭算,一個小豬的成本就是2000元(母豬一年成本)/16=125元/頭。
3、飼料成本:
小豬30斤前一般吃乳豬飼料(顆粒料),料按2元一斤算,30斤前基本還在吃奶期,幾乎就是吃一斤飼料長一斤。在這按1.2斤長一斤算,小豬長到30斤成本30*1.2*2=72元,按80元算。30斤到200斤育肥豬吃配合飼料(就是料精20%加80%左右的玉米,分3個階段,平均按這樣算)。理論算平均料肉比3:1,也就是30斤長到200斤(200-30=170)也就用510斤飼料,就是在差的養豬廠600斤飼料也足長到 200斤,飼料按1.1元每斤(料精2.5元*20%=0.6+玉米0.7元/斤*80%=0.56元.其實也就1.06元),吃600斤飼料也就660 元,也就是說養一頭從出生長到200斤的豬也就用660+80=740元。
4、總計成本,125元(母豬生小豬成本)+740元=865元,按現在6.5元一斤行情,利潤為6.5元*200斤=1300元-成本865=435元。
各豬群存欄數=每組豬群頭數×豬群組數
存欄量:是指某養殖場里所養的某動物的數目,就是說場子里有多少該動物在養著.出欄量:是指作為商品動物賣到市場上的動物數量,比如年出欄量就是指每年賣出的作為商品用的該動物的數量。
拓展資料:
生豬出欄量預測公式
1、預測某一個月的生豬出欄量:由于仔豬出欄周期為6-7個月,所以我們知道了某月新生仔豬存欄量,就可以預測6-7個月后的生豬上市量;或者要想預測本月生豬上市量,就可以通過6個月前的新生仔豬存欄量來計算本月生豬預計上市量。
假如4月新生仔豬存欄量是6500萬頭,成活率以92%計算,則10月份生豬上市量約為6500x92%=5980萬頭。
2、預測半年生豬出欄量:比如國家統計年報2012年末生豬存欄量為47492萬頭,其中能繁母豬5068萬頭,商品豬存欄量則為47492-5068=42424萬頭,成活率按92%計算,出欄周期按6、7月計算,則7月中旬前可以出欄生豬39030萬頭,平均每月出欄5825萬頭。去年同期估算出欄38542萬頭,平均每月出欄5752萬頭,今年同比分別增加488萬頭/73萬頭。由于去年生豬生產就過剩,今年生豬出欄繼續增加,而消費又不旺,這就造成了現在養豬業全面虧本。
3、預測下半年生豬出欄量:2012年末能繁母豬存欄量(5068萬頭)決定了今年下半年生豬出欄量。根據生豬生長周期可知,凡是5月10日前生產的仔豬12月底前都可以出欄。即5068x5.3月x1.2頭=32232萬頭。7-12月,平均每月出欄6081萬頭。全年同期估算出欄30992萬頭,平均每月出欄5847萬頭,今年同比分別增加1240萬頭/234萬頭。這就說明今年下半年生豬出欄量增幅相當大。
中國有句古話,叫做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。這句話太有道理了。之前自己挺看不上養豬這個行業的,沒想到這幾年豬肉的價格一直飆升,非常后悔為什么當年不選擇養豬呢?如果選擇養豬,現在也成為一個土豪了。那么對于養豬的豬農來講,他們時刻關注豬的重量,他們希望每頭豬都白白胖胖的,因為豬的重量越重,也就代表豬身上的肉越多,這樣他們也就可以賣到更好的價錢,但是對于養豬的人來講,不是說這個豬幾斤就能得到出幾斤的肉,我們還要考慮出肉慮這個問題,可能很多網友對于出肉率三個字,都是比較陌生的,下面就簡單的來講一下什么是出肉率。
大家都知道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之前差距很大,這個差距有屠宰費,運輸費,豬販的收益,還有一點就是豬的出肉率,我們通常說的“出肉率”是指屠宰后豬胴體重量占毛豬重量的百分比,這個比例一般在65%-70%之間。
而現在有很多計量的工具,但是豬的出肉率只能自己實測,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?又有誰知道豬的出肉率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呢?
一.先稱一下宰殺前豬的重量
其實豬肉導出率計算非常的簡單,第一步就是把豬圈里的豬拉出來,在送去宰殺前,稱一下豬的總體重是多少。
二.再稱去掉豬的內臟和器官的重量
打完之后要把豬的內臟和器官都全部取下來,然后再把去掉豬內臟和器官之后的豬肉拿去稱重。到了這一步,已經基本上全部完成了。
三.根據這兩組數據,求豬的出肉率
根據宰殺前豬的重量和去掉器官內臟后豬肉的重量,我們就可以算出豬的出肉率,是不是很簡單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