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攤系數=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之和/總建筑面積之和=(總建筑面積之和一各套內建筑面積之和)/總建筑面積之和。
多層商品住宅樓,須先求出整幢房屋和共有建筑面積分攤系數,再按幢內的各套建筑面積比例分攤。一般來講分攤面積是整棟樓的公用面積,當然房屋樓體的墻壁也在里面,帶電梯的房子公攤相對大點。各戶分攤公用建筑面積的計算方法:其基本思路就是用各戶套面積按比例進行分攤。
公攤面積的規定
1、從屬于人防工程的地下室、半地下室。
2、供出租或出售的固定車位或專用車庫。
3、幢外的用做公共休憩的設施或架空層。
共有建筑面積分攤原則為:產權雙方有合法權屬分割文件或協議的,按其文件或協議計算分攤;無權屬分割文件或協議的,可按建筑面積比例進行計算分攤。
以上內容參考:百度百科—公攤面積
公攤面積=公攤系數x套內建筑面積,公攤系數=總公共分攤面積/(套內建筑面積x總套數),套內建筑面積=套內使用面積+墻體面積。
如果公攤面積取消了,那么開發商的建房成本就增加,那么相應的房價就會跟著提高,因為公攤面積沒有了,房屋總價就是單價和套內面積決定的了。開發商不可能憑空取消公攤面積,然后不想辦法挽回成本和收入,在銷售面積減小的情況下,開發商想要挽回成本和收入,就會提高單價。
房屋公攤面積計算注意事項
同一小區不同期房公攤面積可能不同:一般情況下出現同一小區的不同期房公攤面積不同是正常的。因為公攤面積計算因樓而異,住宅樓的公攤面積計算以幢為單元。國家有明確的條文規定。由于建筑的各異,不同幢的公攤面積會有較大不同。
公攤面積屬于建筑面積范疇。拆遷補償在計算面積時是以房產證上的建筑面積為標準的,而建筑面積包括室內面積和公攤面積,因此拆遷補償包括公攤面積。
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-房屋公攤面積
房子的公攤率計算公式如下:
公攤系數=公攤面積/套內建筑面積;公攤系數=總公共分攤面積/(套內建筑面積×總套數);套內建筑面積=套內使用面積+墻體面積+陽臺面積。
公攤面積=總公攤面積/【(套內使用面積+墻體面積+陽臺面積)×總套數】×(套內使用面積+墻體面積+陽臺面積)。
公攤面積低有什么影響?
1、購房成本小。
對于購房者來說,公攤面積比較低的話,購房成本相對來說也比較小,因為公攤面積低,購房者所需要支付公攤部分的錢也就越少,得房率就越高。公攤小的房更加經濟、實用,倘若目前資金條件有限,且為自住,考慮購買這類住房還是比較劃算的。
2、居住舒適度低。
雖然說公攤面積低的房子購買成本低,但是公攤面積太小會影響整體居住舒適度,很多低公攤都是以犧牲小區居住品質為交換條件的:公共設施(如電梯數量)規模會大幅縮減,公共樓梯、過道、門廊等一般比較狹窄陰暗,長期居住的話,影響生活品質。因此,購房者不應過分追求低公攤率。
公攤面積的計算公式為套內建筑面積乘以公攤系數,公攤系數=總公共分攤面積/(套內建筑面積乘以小區總戶數)。
不同住宅的公攤率
1、7層以下住宅公攤率為7-12%;
2、7-11層住宅公攤率為10-16%;
3、12-33層住宅公攤率為14-24%;
4、別墅類的公攤率為1-8%。
公攤面積包含的內容
公攤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。無論是多層還是高層,商品房都有所謂的公攤面積。包括:
1、電梯井:尺寸是按照電梯選型來確定的,井壁上安裝電梯軌道和配重軌道,預留的門洞安裝電梯門。
2、管道井:走各種管道的空間,有垂直的,也有水平向的,有貫通的,也有分隔的。
3、樓梯間:容納樓梯的結構,包圍樓梯的建筑部件(如墻或欄桿)。同時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的建筑部分。聯系整個建筑的交通運輸。
4、變電室:小區的電力系統中對電能的電壓和電流進行變換、集中和分配的場所。
5、設備間:設備間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適當地點設置電信設備和計算機網絡設備,以及建筑物配線設備,進行網絡管理的場所。
6、公共門廳:進入住宅后的一個較大公共空間,屬于室內空間,采暖和制冷要求一般按建筑物功能要求設置。
7、過道:住宅套內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間。
8、值班警衛室:設在小區大門口一側的門房,警衛室外門口處還有升降欄桿。
9、共用墻體:住宅主體承重結構部位(包括基礎、內外承重墻體、柱、梁、樓板、屋頂等)、戶外墻面等。
除此之外,這些不會包含在公攤內:倉庫、車庫車道、供暖鍋爐房、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、售房單位自營、自用的房屋、管理用房等不會計入公攤。
同一棟樓兩梯兩戶的公攤,要比一梯兩戶的大,但是一梯兩戶肯定沒有兩梯兩戶的便捷。點式樓和板式樓的公攤是不一樣的;房子大,公攤就多點;房子小,公攤就會少點;只有樓梯和既有樓梯又有電梯的住戶在,其公攤面積是不一樣的。公共設施、走廊越多公攤就越大;樓梯高度越高公攤越大。其實公攤只要適當,就能提高居住的舒適度。